金秋时节,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王庄村,成片的大豆鼓粒饱满,即将成熟。今年是南京农业大学在王庄村开展“良种配套良法,助力大豆单产提升”示范的第三年,一场推广示范现场会近日在这里举行。
在万亩高产示范片的千亩核心区,村民们种了1600亩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南农47”,并配套了“大豆苗期病虫害种衣剂拌种防控技术”等关键技术。虽然播种季恰逢干旱,当地大豆普遍晚种了两周左右,示范田中的大豆依然展现出了大面积高产的潜力。
高产“芯片”:十年育成新品种
据介绍,“南农47”是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团队历时10年选择育成的抗病、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审定。该品种连续多年大面积亩产达300公斤以上,2024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
在王庄村,1600亩连片种植的大豆田里,大豆长势明显比附近农民自种的传统品种更具优势。根据专家理论测产,千亩示范田理论产量预计超过260公斤,百亩核心示范田理论产量预计超过310公斤。
除了王庄村,南京农业大学在宿州市灵璧县杨疃镇郑庙村也建立了一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区。第一次和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村支书李荣飞顶着巨大压力签署了150公斤/亩保底的三方合作协议,为村民们代管1100亩连片大豆田。可喜的是,根据理论测产,今年的亩产预计大面积超过270公斤。
丰产保障:良种还需要良法
大豆是粮用、油用、饲用兼具的作物,也是我国每年进口最多的作物。近年来,我国先后多次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促进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生产。
影响产量的因素众多,土地和科技无疑是最重要的两大因素,而在科技领域,高产的密码,不只是更优秀的品种,还需要合适的技术。“良种”配合“良法”,才是稳产和丰产的基础。
宿州地处黄淮海大豆核心产区,病虫草害是制约大豆产量的重要威胁。近年来,当地积极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进驻把脉,在“良种”基础上,进一步配套“一拌一封一喷”大豆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为大豆生产保驾护航。“良种良法从‘书架’到了‘货架’,校地合作推动下,更多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宿州大地,助力探索大豆产业科技创新‘宿州路径’。”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启荣说。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源超教授介绍,在宿州当地,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针对大豆经常死苗、缺苗断垄的痛点,研发了轻简化的“大豆苗期病虫害种衣剂拌种防控技术”,有效缓解了我国大豆种子处理缺药、缺技术的难题。
据了解,该技术当前已在全国各地大豆主产区广泛应用,并被列入农业农村部2022年、2023年主推技术,和2024年重大引领性技术。
9月23日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利扬芯片2024年中期营业收入为23,075.46万元,同比下降5.51%,主要原因是虽然消费终端需求有所好转,推动部分品类的消费类客户测试需求增加,但由于高算力、工业控制、通信等测试需求减少,导致整体收入下降。此外,尽管收入持平,但净利润急剧下滑,主要是因为成本端的固定成本上升以及消费类芯片出货量增加导致的成本增加。同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研发费用的增加也导致了公司报告期内的利润亏损。针对此情况,公司正在实施“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即以独立第三方晶圆测试、芯片成品测试等技术服务为主体,晶圆激光开槽、隐切、减薄等技术服务为左翼,无人驾驶的全天候超宽光谱叠层图像传感芯片等技术服务为右翼。
截至2024年9月20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13600余户。
助农示范:以增收驱动推广
新的品种和技术,怎样才能惠及更多人?据介绍,自2019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团队以良种配套良法,按照“种植大户为主体,带动周边种植户”的示范推广思路,同时依托当地政府和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定期组织大豆种植管理培训,实行专家组定期巡田与技术研判等制度,从品种选择、种子药剂拌种、播种机械、农田除草、一喷多防(促)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和新产品支持。
2019年至2022年,在宿州市建立百亩示范区,亩产水平从201.1公斤提升至306.5公斤,比周边农户自管区提升了32%至45%。2023年,在宿州灵璧县、萧县、泗县、埇桥区等地,共建立了30个百亩示范点,累计7414亩,平均亩产达到223.2公斤,比当地平均亩产164.5公斤提高了近60公斤。其中,单产最高田块达到322.95公斤。
“预计今年的豆子产量高、品质好,收益也比往年高。”李荣飞表示,“村民都要跟着专家继续干,有了新品种、新技术,明年争取更大面积的高产示范。”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配资实操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正规股票配资机构_十大实盘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方平台观点